2008年滥觞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催生了G20,并使之迅速成为应对全球经济议题的主要平台。许多全球经济议题在这个年度会议上被讨论并形成政策建议。这些建议在会后除了与会各国分头落实外,还通过相关国际组织的决议而影响到更多国家。但本次峰会情况将有所不同。
本次峰会的主要看点有:
G20的政治化。G20峰会已经成为汇聚全球主要国家元首的一大平台,其政治代表性明显大于G7。在经济议题难以有大收获的情况下,文化与政治议题就成了重心。但文化议题的影响力有限。因此,未来G20将越来越多地聚焦政治议题,特别是在关系到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关系的政治议题。
这方面,大阪峰会有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一方面中美俄印等国家或多或少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另一方面,安倍有意愿推进一些政治议题,如中美峰会、中俄印峰会乃至美日印峰会。他也有条件这么做:与特朗普、莫迪关系良好,中日关系、日俄关系也处于相对不错的时期。除了可以预期的美日双边会晤外,大致还有以下几个政治秀。
中美元首会谈。一般认为,这会发生,但形式大于实质。原因有二:“说好听话、做狠心事、归责于对方”是特朗普把玩双边峰会的常用套路;美国已经把中国定位为全面竞争对手,中国固然不希望与美国脱钩或者全面对抗,但“坚持底线”是习近平外交的一大特色,不大可能在美国的系列霸凌举动下示弱,同意见面已经是给美方面子。中国也有底气不看美国脸色,而美国的盟国与伙伴国通常难以扛住美国的压力,即使是日本这样的经济体。
中俄印三边会晤。莫迪提议的这一会晤如果落实,等于是一次缩小版的金砖峰会。由于政治经济双方面的原因,金砖在过去几年有所褪色。但南非与巴西的综合国力在金砖国家中靠后,因此,只要中俄印三边峰会破题,以后可能成为惯例。这等于向世界昭告:金砖机制依然有效。
美日印三边会晤。印度外交有“在不同大国间蛇形并保持相对均衡”的特点。莫迪出乎意料地以高于第一次大选的票数获得连任后,更希望在外交上有所作为,而大阪G20就是一个时机。如果能同时促成中俄印与美日印两个三边会晤,印度将成为置身两会的唯一国家,这非常符合尼赫鲁所说的“印度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的要求,从而为莫迪外交增添一抹亮色。
但是,本次峰会也面临一些挑战。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弱化。G20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与会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协商一致。这一基础已经被美国破坏。特朗普的外交套路是:先制定比较具体的政策目标并施加威胁,再通过谈判迫使对方让步。由于对手都比美国弱小,他的这一策略屡屡凑效。因此,汇聚全球主要经济体的G20峰会,已经不是他看重的对外经济政策平台,出席会议时侧重于双边或者小多边会谈。屡遭美国霸凌行径打击的其他国家,既没有兴趣、也知道不可能再利用这一平台推进全球性的经济议程,“大国藉机开小会、其他国家当看客”将成为本次峰会的显著特征。
“三驾马车”合作机制弱化。由于涉及的经济议题比较具体与专业,通常数量较多,而G20又不设秘书处,因此,如何避免峰会成为一年一度的清谈会就成了各方关注的一大重点。为此,各方确定建立“三驾马车”机制,即当届主办国与前后两届主办国互相合作。经验表明,这个创设是有效的,已经成为G20峰会的一个特点。从大的方面说,这一机制有助于保持经济议题的选择、经济政策建议的制定与后期落实。从小的方面说也有助于会议组织工作的对接。随着与会各国的“心散了”,三家马车接力中合作的动力也将弱化,从而进一步削弱G20的功效。
东道国面临新考验。根据既往的经验,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主办G20峰会的效果好于实力比较小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有经验、能力在议题选择、形成政策建议、推进建议落实等多个环节发挥更大的影响。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安倍又是长期任职的首相,本来有条件把大阪峰会办成影响力比较大的一次全球经济峰会。中美贸易战等因素使得日本难以遂愿。虽然可以试图在政治与文化议题上发力以便“找补”,但这毕竟不是G20的主业。另外,在此次峰会期间中美就重启贸易谈判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不大,其客观原因固然是美国“欺人太甚”,主观原因则是,中美未必愿意把这个荣誉让给日本。
显然,并非每次峰会都能找到适当政治议题并取得成果。如果政治经济议题都难以取得进展,只能在文化议题上做文章,那么,G20机制虽然不会泡沫化,但其存在的价值将明显下降。
笔者的研究体会是:全球性机制弱化、区域性机制强化将是长期趋势。个中原因在于,在核武器时代,通过大战重构全球性机制的可能性不大,各国之间的竞争将以文明为边界进行进行。换句话说,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竞赛将是个大趋势。
本博文发表前,做了一些增补。感谢复旦大学林民旺教授的指教。
本文2019年6月26日发表于大国策智库网站,链接为:https://mp.weixin.qq.com/s/kqn3oKYYfMXYfCBBnbexgQ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