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华南都
郝景芳:清华大学物理系物21班本科,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现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工作。业余时间写作为乐。2016年4月27日,美国第74届雨果奖初赛结果公布,郝景芳的作品《折叠北京》入围。北京时间8月21日上午9时,第74届雨果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堪萨斯城举行。继4月份入围后,清华毕业生、80后女作家郝景芳最终凭借《北京折叠》获得中短篇小说奖。这是继2015年刘慈欣《三体》获奖之后,中国作家再次获得雨果奖。
这位由刘慈欣推荐的科幻女神在此之前还并未被太多人所熟知,但在科幻界,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姐姐。直到获奖,“郝景芳”三个字一时间成为头版头条,所有人都知道了她的名字,但所有人依旧对她并不熟悉。名气便是这样一种奇怪的东西,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在谈论着你的名字说崇拜你,但她们却真的并不知道你。
对于郝景芳自己而言,虽然获奖了,但日子依然过得云淡风轻。她从物理系本科毕业之后,读了两年研究生,然后到经管学院读博士。目前在国务院很小的一个研究机构工作。她曾写过一篇《论一个清华学渣的自我修养》,评价自己在清华其实不过是个“学渣”。
郝景芳曾经得过第四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因为痴迷物理,经坚定的理想是做一个杰出的物理学家,所以放弃了北大中文系的保送,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但万万没想到,自己进入大学之后,频频被碾压:“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清华觉得自己是学渣,至少我自己一直觉得。成绩可能不是最差的,但是感觉就是很渣。还记得大一刚来的时候,第一学期力学考完试,整个人都不好了,觉得大学生活怎么是这样的。后来持续追赶、奋发向上、努力自习,追到了大二考数学物理方法,考完就哭了。跑去抱助教大腿,想装可怜蹭分,助教给我一张同班同学的满分卷子,那整张卷子那么干净整洁,写满了云淡风轻的潇洒。那种云淡风轻的干净整洁,给了我极大震撼。那就是自我感觉最渣的时刻。”
之后,她便开始在写作上排解,将科幻里面假想一些东西,加上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形成了“郝景芳式”的科幻,所以有了关注社会分层的《北京折叠》。然而,科幻也并不是她的全部,出过讲述成长的长篇小说《生于一九八四》,亦出过游记《时光里的欧洲》,依循历史顺序,串连起10个城市,讲述历史上的欧洲文明。甚至还在有了孩子之后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用各种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配上自己画的插图,讲怎样教育小孩。
清华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有些人在学术领域做得极为出色,也有些人却关注身边小事,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做出了巨大的成就。正如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关注了她所生活的北京,亦提出来了自己对于如今北京发展的思考:北京发展迅速,日渐拥挤,人们根据不同阶级被划至三个空间,共同分摊四十八个小时,轮流苏醒,交替生活。“第三空间”的人们只能日复一日在绝望中度过一生,五十多岁的老头老刀为了孩子学费去干类似走私的行当。对比“第一空间”的人们,这些处在最底层的人几近丧失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篇科幻小说,它承担了足够多的责任和反思。
而这正是如郝景芳一样的清华人牛逼的地方,亦是清华牛逼的地方。每一个清华人都能看清自己,认定方向,然后坚持不懈,纵然期间有过迷茫,但他们总能调整好角度,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正如郝景芳所言:“人最终要走上一条由自我意志推动的路。那种自我意志你可能一时看不清,却能感受到它和周围磕磕绊绊的摩擦。摩擦越剧烈,人就越痛苦。而你越痛苦,就越说明周遭处境和你的意志之间不匹配。于是你不得不改变你的处境。很多时候,是痛苦而不是欲望,推动着你在一个个处境之间跳来跳去,直到最终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