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的公民绝大多数是汉族人:中国与新加坡。这使得中国人对新加坡有天生的亲近感,甚至将之看作“自己人”。这是一种错误认知。新加坡华族(人)的身份与认同迥然不同于中国人。

新加坡华族的身份与认同可从“政治身份与认同”、“文化身份与认同”、“情感认同”三方面分析。“身份”是客观的,而“认同”则是主观的。

新加坡常住人口(居民)约550万,其中新加坡公民约340万,永久居民约50万,外籍人士约160万。公民中华族约75%,马来族13%、印度裔约9%,欧亚混血人口约3%。这种构成一个世纪前已经基本形成。一般认为,新加坡永久居民的族群构成与公民相似。外籍人士的族群构成不详。本文的分析对象主要是新加坡公民。

政治身份与认同 在民族国家体系内,公民的政治身份与政治认同以国籍为主要标志。双重国籍意味着双重的政治身份与政治认同。新加坡不承认双重国籍,移民须先注销原国籍才能获得新加坡国籍。因此,华族公民的政治身份是新加坡人,政治认同是新加坡这个国家,两方面均跟中国没有关系。

 

华族永久居民的绝大部分均有资格申请入籍新加坡,有资格购买二手组屋与二手执行公寓(80-85%的新加坡公民与永久居民居住在政府修建的组屋与执行公寓中。二者通常都有2-4个卧室,主要区别是:组屋没有围墙、游泳池、烧烤屋,物业费也比较便宜)。他们的政治身份是中国人,政治认同理论上是中国,但他们长期生活在新加坡,在利益与情感的双重驱动下对中国的政治认同呈弱化趋势。

 

文化身份与认同  新加坡官方与媒体通常用“华族”指称来自中国的新老移民及其后代,包括海峡华人(即峇峇娘惹)与尚未入籍的永久定居者。1965年建国前来到新加坡的华族一般来自福建、广东、海南等省份,其中福建占一半以上。1990年以后的中国移民其来源地则扩大到中国的大多数省份(与新加坡“吸引高质量中国人”的移民政策有关),这些新移民强化了新加坡原有公民的“我们感”,进而把自己称作真正新加坡人(true blue Singaporean),而用“中国人”乃至“阿中”(Ah Tiong)称呼新来的中国移民与中国访客。

 

海峡华人以外的华族血缘上多属于汉族,文化身份上属于中国文化或中华文明。主观上,他们也为中华文明与身为华族而自豪。但华族对中国文化与的认同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别:第一代移民强烈认同,过节、穿着、饮食、艺术等等,都偏好“中国的”,连旅游都喜欢到中国。第二代起则明显弱化,他们认为自己的先人来自中国而已,中国文化有好有坏,即使是好的东西(如集体价值观)也多多少少过时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主要体现为:在一些场合用中文交流、过某些传统节日等。海峡华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则更弱。

 

华族文化身份与认同的功能,主要用于新加坡国内族群的区隔:认为自己不属于马来族、印度裔、欧亚裔;祖上是福建(福州、闽南、莆仙)人、广东(广府、潮汕)人,自己属于某个宗亲会。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几千年身处宗法社会的历史,使得中国人习惯于构建宗族与地域小圈子,即使到了海外依然如此。

 

情感认同  把“情感认同”单列的原因是,它不属于上述两种认同,却可能对上述两种认同产生强烈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全世界华族中普遍存在。

 

就新加坡而言,华族情感上不认同中国的原因主要有:英国海峡殖民地当局百多年推行的奴化教育,这在“真正新加坡人”身上体现最为明显;立国后政府为建构民族国家而强调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社会,大力淡化华族的“中国色彩”;身处两个穆斯林大国包围的地理环境,使得新加坡政府为避免邻国的猜疑而刻意与中国保持距离;英文主导的教育方式,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而对中国文化日益生疏;冷战时期中新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中国与东南亚左派华人华侨的政治关系;新加坡人认定,冷战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对东南亚国家有“霸凌行为”;新加坡人普遍觉得中国提供了许多商业机会,但缺少有吸引力的价值观;新加坡华族的社会关系网主要在东南亚;身处发达国家所带来的优越感。

 

总之,新加坡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中国没有关系,文化身份与中国的关系微弱,而在政治、文化、情感等几个方面,新加坡人对“中国”、“中国文化”的认同度也都不高。不好说新加坡已经“全盘西化”,但新加坡的“脱中国化”确实比较彻底。所以,当我问一位新加坡资深学者“中国应该如何看待新加坡”时,他的回应简单明了:“看作一般国家就好了”。

 

另外,“深入骨髓的商人意识”是新加坡华族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这使得新加坡政府与个人均表现为“认利不认情”。经常听到的一个例子是:拥有几套公寓的新加坡富人,上街遇到打折甩卖时,马上会加入排队。

 

准确把脉新加坡华族的身份与认同,是准确把握中新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

 

    此文发表在《世界知识》2018年第15期之“地心力说”专栏,出版日期为8月1日。

几年来的思考,加上在新加坡一个月期间与多位新加坡精英的深入交流,让我对“新加坡华族(华人)”的identity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基本的结论是:新加坡华族政治上、文化上、情感上,都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华人),也不觉得自己与中国有什么特殊关系。他们希望的是:中国把新加坡看作一般的国家就好了,千万不要以特殊情感看待新加坡与新加坡华人。这对于中国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但中国与中国人把握好对新加坡外交的必要条件正是:摆脱自我想象,接受新加坡华族的identitty。

 

(感谢李明江、张宏洲、曾爱玲、许振义、王景荣、陈洁莹、黎良福、邓秀岷、李丽、黄德凯、赵海男、刘俏肖、钱文俊等人的指点)

 

 

 

 

 

话题:



0

推荐

薛力

薛力

249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国际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南海研究院兼职教授。研究领域:中国对外战略、中国外交,海洋问题、能源政治,近期比较关注南海问题与“一带一路”。出版专著2部,主编2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研究》等国内代表性国际关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海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时事评论文章约200篇。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