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结束对中东、非洲五国的访问回到北京。他的这一次访问与“一带一路”倡议有何关系?为什么选择这些国家?

“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布局

长期以来,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一直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随着“一带一路”这一中国外交顶层设计的出台与落实,上述情况有所改变: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分量提升,其重要性整体而言已经超过了大国外交。那么,在这一新的外交框架下,外交上如何谋篇布局中东与非洲这两个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就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大课题。事实上,这方面也经历了一些调整。

 

20153月《愿景与行动》公布后,学界流传着一份包括65个国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名单。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这一表述与《愿景与行动》中“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相比有所变化,透露出的信息是:任何国家,只要愿意,都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合作伙伴。学界也不复使用“65个沿线国家”的说法。

 

这种调整解除了一些国家“被排除在‘一带一路’建设之外”的担忧,但同时又带来了新问题:非周边国家分布广泛,是否需要划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除了小周边地区之外,还分布于大洋洲、拉丁美洲、非洲、欧洲、中东等地区,如何体现“发展中国家是基础”?是平均用力还是确定“重点地区”?“多边是重要舞台”应该体现在哪些多边机制上?

 

“小周边”包括东北亚5国,东南亚11国,中亚5国与南亚8国,合作的重点是其中与中国政治关系友好、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体现为合作金额大、项目数量多等特点。

 

“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是双边驱动,中国是主要驱动力,这体现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议题与领域。从而决定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发展中国家。

 

就大周边的大洋洲、西亚、中东欧等地区,以及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而言,与中国的整体政治关系、对“一带一路”回应的热烈程度都不如非洲,非洲的丰富资源对中国也有吸引力,加上中国的比较优势(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外汇储备、技术标准等)也比较容易体现在非洲的项目建设中。这些也整体上适用于阿拉伯国家。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是基础”首先体现在非洲,其次体现在阿拉伯世界。

 

于是,西亚的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中东外交的首要对象,虽然中国也致力于维护与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家的友好关系。问题是,西亚(或曰中东)以其错综复杂的矛盾而成为“帝国坟场”。中国是民族国家体系的后来者,对这一体系下的多边外交尚在学习过程中,“聚焦经济、避免选边站、努力成为有力度的和平鸽”或可成为针对这一地区的外交方略。

 

大洋洲14个国家中,除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都是发展中国家,但它们的国家体量都不大,很难成为任何大国的重点关注地区。

 

中东欧地区政局稳定、经济相对发达、与西欧市场相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希望强化与西欧以外的国家强化经济联系,但安全上多受制于北约,政治上、技术标准上常受制于欧盟,经济政策的自主权比较有限,除了少数国家外,对“一带一路”的回应不是很积极。因此,整体上很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地区。

 

拉美与加勒比地区安全上深受美国影响,文化上属于西方文明,政局比较稳定,资源丰富,经济潜力较大,但它们与中国距离遥远、政治关系不够密切、对“一带一路”的回应整体上不如中国周边国家。这些国家对于中国的意义主要是经济上的,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不如非洲,介于西亚与中东欧之间。

 

习近平“五国行”与“一带一路”

 

那么,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框架下理解习近平此次的中东非洲五国行呢?这是习近平连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外交上具有一些象征性意义。

 

访问南非是为了出席金砖峰会。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进全球治理与经济全球化,金砖峰会就是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代表性平台,其制度化程度在不断提升。此次会议,政治领域的金砖+对话会继续举行。经济领域就贸易投资便利化、知识产权、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等达成一揽子成果。安全领域决定成立维和工作组,人文交流方面也有新举措。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此前不久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冲突不断,不欢而散。

 

选择阿联酋的主要原因或许是:出访西亚与非洲多个国家,安排一个阿拉伯国家是必要的,习近平主席2016年已经访问了埃及与沙特阿拉伯两个阿拉伯大国,阿联酋是海外合作委员会中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经济体,还是中国在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出口市场,阿联酋对“一带一路”态度积极,许多中国企业投资阿联酋。

 

塞内加尔是非洲法语国家之一,1996-2005年曾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是发生这个现象的四个非洲国家之一。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访问有助于深化与法语国家的联系,同时巩固与塞内加尔的外交关系,助力西非地区的“一带一路”建设。

 

卢旺达是位处中东非的内陆国,卡加梅总统领导的政府2000年上台后致力于民族和解、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近些年社会稳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发展迅速,是非洲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竞争力与营商环境均位居非洲前三名,以至于被称作“非洲瑞士”,卢旺达现在是非盟轮值主席国,一直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现有1000多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卡加梅总统曾多次访问中国。同时,中非合作论坛9月份将在北京召开。这种种因素,共同促成了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卢旺达。

 

作为印度洋上的岛国,毛里求斯与中国关系友好,是唯一将春节定为法定假日的非洲国家。毛里求斯是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已经开通上海到毛里求斯的直航航线。该国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建设,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促成许多中国企业在毛里求斯设立地区总部,服务非洲区业务。习近平回国途中顺访这个国家将有力促进两国的合作。

 

 

总之,习近平主席此次五国之行,可以概括为“深耕与拓展之旅”:在现有的基础上整体深化与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区域四个具有代表性国家的首次访问,表明中国外交工作“大小国兼顾”的特点,从而拓展了与这两个地区的关系。显然,这次访问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本文2018年8月1日发表于澎湃新闻。编辑在发表前删除了一些内容。这里是原稿。
 
写作此文的主要收获是:初步想通了几个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排序:小周边是优先方向,除此之外为:非洲第一,阿拉伯世界其次,拉美与加勒比再次,最后是中东欧与大洋洲。
 
发表版链接是: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07293

 

话题:



0

推荐

薛力

薛力

249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国际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南海研究院兼职教授。研究领域:中国对外战略、中国外交,海洋问题、能源政治,近期比较关注南海问题与“一带一路”。出版专著2部,主编2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研究》等国内代表性国际关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海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时事评论文章约200篇。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