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是2017年4月12日在《中国评论》北京办公室会议上的发言,录音稿经过本人审核后发表于《中国评论》第6期,最近才收到杂志,因此,只能现在发布。该杂志的“思想者论坛”已经办了好多年,本次为323期,主题是“习特会后的美国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很热门的题目,却不是我想谈的题目。俺一般避免碰米国问题,特别是米国的国内政治。

现在回过头看,将近三个月前的判断,有一个失误:以为太仓促,主张稍后一点更好。事实上,对于举办这次会面,米国比中方还积极。会面的结果也相当好,有为漂移中的中美关系“定锚”的作用:此后中美关系止跌回升,回暖的速度还挺快,“战略协作”加上“战术协调”的例子不少。对“美俄走近影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的担忧大致没有了。才发现,建制派一个“通俄门”调查,就打掉了特朗普这么做的可能(如果他曾经这么想的话)。而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随着6月29日特朗普政府决定对台出售14亿美元军事装备而开始波澜再起。觉得中国在朝核问题上不够给力,在军售问题上显一下,这种“找补”策略特没谱会反复用。但对中国大陆更大的挑战在于:美日合作在台湾问题上发力。

 
 

习特会后中美的变与不变

 

对习特会的总体评估,我的看法是:时机并不是特别成熟,迟一点更好。但会面本身确实给外界传递了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两个大国的领导人见面了,谈了许多问题。还有,特朗普出动了一家三代人,以一种家庭氛围与中国领导人夫妇会面,这有助于增进双边的互信。

  我觉得中美关系的格局并不会因为这次见面而有所改变,特朗普作为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让他改变理念是不可能的,他还是会追求实际利益。在奥巴马时期,中美会谈的特点是中国谈哲学、谈大问题,美国谈具体问题。这一点在特朗普时代会变得更为明显,美国会进一步给中国列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清单。但特朗普本身的施政基调是美国优先,在这个基调之下,他面临着想做的事情特别多,而手上可用的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所以,和奥巴马时期相比,特朗普可能总体上会在外部有所收缩。但他也要对军工企业有所交代,所以他会突出一些重点。奥巴马对中国是一种从勘察加半岛到达尔文港的半弧形制衡,我称之为C型制衡,而特朗普会抓一些点对中国实施制衡,我称之为“点状制衡”,如朝鲜半岛、东海、台湾问题等。

    我不太赞成有些人说的美国在遏制中国,遏制的另一种说法是围堵,是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实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方位的包围与堵截,这不符合长期以来美国的对华政策定位。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是制衡,具体做法是两面下注,即,制衡中有接触有防范,这体现的是盎格鲁-萨克逊民族治理世界的理念,不是说要把你堵死。理念是维持地区力量均势,从而实现地区稳定,而美国则发挥离岸平衡手的作用,做法上是:与各个地区的最大国家保持接触,但扶持该地区第二大的国家,如果没有第二大的国家则构建一个国家集团,目的都是制衡该地区最大国家。这是英国人已经在欧洲玩了几百年的东西,现在美国又放在全世界来玩。中国崛起是事实,美国认为这导致亚洲力量失衡了,中国可能会做一些以前不做的事情,这不利于地区稳定与美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因此,要扶持中国的对手以恢复力量平衡。刚开始在幕后,不行的话就会站到台前,如果亚太再平衡不够,就把印度也拉进来,搞印太再平衡。整体目标还是恢复美国认为的地区力量平衡,或者尽可能达到这个目标。亚太还是特朗普的重心,但同时我想说,跨大西洋关系这种深厚的底蕴是中美关系所不能比的,他们的分歧是文明内部的分歧,而中美之间的的矛盾很多方面是跨文化的冲突。对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在这个前提下特朗普依然会搞一些新版的亚太再平衡,但是他的策略会从C形制衡转向点状制衡;朝鲜半岛、东海、南海、台湾问题,可能是他比较关注的几个点,在这几个点上他会根据需要来处理。当然排第一位的无疑是朝鲜半岛问题。在战略上来讲可以和半岛问题并列的是东海问题,但真正能引发矛盾的还是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会相对消停,当然不时会有些波澜,但这种波澜基本上是双方试探底线。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发生大规模冲突,甚至冲突升级的可能性比较小。

  所以,第一,特朗普没想和中国打仗,希望多和中国做一点生意,总统任期有限,而他的商业帝国无限,因此,他大概会希望总统任期完成后在中国的生意有比较大的发展,所以他还是希望中国有些东西给他。

    第二,美国本身也没有意愿想和中国在南海大规模打仗,两个核大国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美国现在在南海抓手也少了,菲律宾抓不住了,新加坡也不行,越南根本就不可能发挥像菲律宾那样的作用。我认为未来几年南海问题是中国把握机遇的一个时机窗口,中国在南海上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以前老是在维稳还是维权之间纠缠,一会儿想维稳,一会儿想维权。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作为南海最大沿岸国,不去主导争端的解决,只想着自己怎么维权和维稳。那么周边国家是没有选择的,只能去找域外国家,这是必然的选择。中国怕被群狼围剿就想在南海先占一点,很多南海问题研究专家都希望中国能够多占几个岛屿再说,就是没有看到南海问题在整个中国外交战略棋盘中的位置,以及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在南海所能够投入的资源和力度是有限的。

  有人说,南海是中国走向世界过程当中的一个澡盆,不能把太多精力和资源都投在这里,陷在里面是不明智的,应该放眼全球海洋利益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另外,中国在南海的主张应该与全球海洋主张具有一致性,避免南海主张和全球海洋利益冲突。中国现在的现状是:没有一种明确的海洋政策主张。在黄海和韩国争的时候我们提出一种主张,在东海提出另一种主张,在南海又是另外一种主张,然后再来一个模糊战略。对内我们习惯于“少说多做”或“只做不说”,对外这么做可能会有问题,特别是作为大国面对周边小国的时候,这种不一致战略、模糊战略弊大于利。

      最后说一下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主要是一种认同上的变化,不是因为大陆让利不够,也不是因为大陆不够强大,这种认同理念经过李登辉之后的去中国化特别是学校教育,青年一代认同大陆的已经越来越少。民调表明,假如大陆放弃武力,大多数台湾人将支持独立。这是一个基本面。 那蔡英文的特点是什么呢?我对她的标签就是: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台独气息的女人。她对于台独的信仰是根深蒂固的。而且,从个人特点看,她单身,没有为子女谋福利的问题,又是出身富家的老幺,对金钱不敏感(不像阿扁及其家属,有这方面的欲望)。

    但阿扁追求“法理台独”碰了壁,军事优势又在向大陆方面转移,所以她会吸取教训,更可能做的是事实台独。所以在台湾问题上不要看暂时没事,要从从长远来看。为此,我觉得,大陆需要列一个解决台湾问题的清单,可以列的尽量详细并保持动态更新,这等于告诉台湾,只要你碰了清单所列的内容我就会采取行动。所以台湾问题与其说会被边缘化,不如说是一个定时炸弹,一旦大陆碰上经济衰退,东海出状况,美日联手,可能会在大陆引起巨大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这些需要大陆通盘考虑、未雨绸缪。

 

 

 

话题:



0

推荐

薛力

薛力

249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国际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南海研究院兼职教授。研究领域:中国对外战略、中国外交,海洋问题、能源政治,近期比较关注南海问题与“一带一路”。出版专著2部,主编2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研究》等国内代表性国际关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海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时事评论文章约200篇。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