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羊尾猴头,得机会参团访问沙特阿拉伯。这似乎是一个不大容易去的地儿。证据?度娘上查了半天,也没有查到多少与沙特相关的旅游信息。而一般地方,都可以看到不少游客写的旅游攻略,特别是“蚂蜂窝”上的那些,相当实用。个中原因大概是,沙特还没有成为天朝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而且路途遥远。去那地儿的主要是朝觐者、打工者与出差者,纯粹去旅游的我朝臣民还不算多。职是之故,接获此消息,不算宝宝的老夫心里也有点小鸡冻。
 
匆匆地申请签证,又匆匆登机。沙特签证通常要十个工作日。由于有高人帮忙,很顺利地拿到签证。本来妄图在机上干点活。长途飞行,是不错的干活机会。可惜,睡意特浓,一路迷糊到阿布扎比。咋回事呢?没整明白。难得路上这么凶猛地碎觉。
   
习大大出访沙特在即,去那儿公干的人甚多,加上航班起点是名古屋,到北京经停而已,整个灰机因此完全满座。好在隔壁靠窗位的资深中东镁铝整个行程一动不动(太厉害了,入定了不成?),让我得以从从容容与周公亲切会面达九个小时。相当难得。
   
阿布扎比是阿联酋首都,名气不如迪拜大,机场也不如卡塔尔机场高大上,但服务不错,地道的阿拉伯餐就不说了,再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手机充电的盒子做成信报箱的样子,可以设定密码上锁,等几个小时再来取。深圳新机场豪华得很,但许多人却不得不在在充电桩周围围坐,等待手机充电。两者相比,高下立判。当然,天朝行进的步伐很快,这些细节上的东西并不难做到,如果真想做的话。
    
接下来的行程有个小惊喜:我们三个男士被升到商务舱。两个女士则没有。安慰两个资深镁铝说:别在意,这是伊斯兰风俗,你们提早体验一下神马叫入乡随俗。坦白说,俺不知道确切原因,只是知道穆斯林男银最多可以娶四个婆姨,而且可以保持动态平衡,比如伊本·沙特国王,出于政治联姻等考虑,前后总共有几十个婆姨,但同一时期一直没有超过四个。俺可没有听说该教的女银可以娶四个相公的。捎带说一下,度娘上这方面的数据似乎不全,远远超过了四个。俺知道政治人物的小JJ不能用常人的标准衡量,它们经常雄赳赳地冲破法律、宗教、道德的约束,但如此调控似乎是伊斯兰世界首个?有没有人专门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论证沙特开国国王的婚姻行为到底符合《古兰经》不?
   
既然上了商务舱,不装模作样干一点活,可就不好意思鸟。因此,拿出电脑,整理访谈录音。环视一下,发现周围的外籍商务舱人士,没几个在办公的,看看报纸杂志而已。因为不在状态,还是因为航程才1小时20分钟?不管怎么说,顿觉得自己高大上起来。一副小人得志的心态。
   
飞机降落在利雅得北郊35公里的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入关的过程我与L不到两分钟就搞定。十个手指都要按指纹,过关程序比英美这两个被恐怖分子热爱的国家还复杂。两位镁铝过关稍长,多经历了一点提问。其中有些问题相当多余,两位天朝精英女教授会愿意到沙特长期生活?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嘛。Z与X则陷入大群人中,排队一个多小时。据Z说,队伍周围多是来自多个国家的民工,好好品味了一把不同国家的汗臭味。民工多不奇怪,沙特3100万常住人口中,将近1000万是外来劳工。
   
我们在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看到一辆旅行车,车窗用铁条加固,里面塞满了大鼻子浓胡子劳工。心里升起疑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包身工?各国包身工的特点是:一到当地证件就被收走了,整天“两点一线”,生活中只干三件事吃饭、干活、睡觉。哦,不对,还有嘘嘘。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从机场到市内的路上,大家不时用手机拍照,但左右两侧景观差距明显:左侧是新区,高楼大厦节次鳞比;右侧则是相对低矮老旧的楼房。到了市区两侧建筑才“和谐起来”。我们住的旅馆在老城区。据说,那一带只有周五中午12点之前不拥堵。真可以比得上我朝帝都鸟。有人告诉我们,利雅得的几条地铁在修建之中,且互不相连。沙特的一大特点是:老百姓不怎么富裕(27日下午来找我访谈的一位沙特女士强调了这一点),政府富裕但行为有点随意。IEF人员告诉我们一个经典例子:以前周末是在周三与周四,可有一天政府突然宣布,下周开始周末改成周五与周六。好玩吧?任性吧?政策像月亮,而且,比天朝还厉害吧?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此行是公干,需要参加许多既定的活动,并没有多少时间观光。只是利用在城里来来去去的间隙,以及个别活动取消的空档,匆匆去看一眼。因此,除了历史博物馆外,都是扫一眼就跑。好在这些地方人很少。如果要排队,恐怕就未必有时间了。这些地点都在利雅得,沙漠中一个700万人口的大都市。
    
首先介绍此行的公务活动,一般人可以略过不看。然后介绍四个景点。接下来是阿拉伯美食,最后从日用品普及的情况管窥中国在沙特的影响力,以及去沙特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我们一行的公务活动
 
    公务活动甚多,这里抽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吧。第一个是19日上午在国际能源论坛(IEF)进行了一场能源问题双边学术交流会,央视记者到场摄影并采访双方负责人。第二天就接到国内多处信息反馈,说是在新闻联播中看到我们的倩影了。后来证实,新闻联播中只有一个镜头对着代表团,有我们领导的侧面,而其他人只露出0.5个后脑勺。晚间新闻报道的时间比较长,镜头扫过整个会场。其中一段对我们领导的采访,团里其他人也有了一个完整的正脸。从中体会到,所谓的“给脸”,就是摄影师给你一个正脸。有兴趣者可看一眼这两个链接:
http://news.cntv.cn/2016/01/21/VIDEbTPdGWokGarHjSFgi027160121.shtml
D女士写的一篇会议简讯被多家官方网站采用,提升了我们此行的影响力与配合效果。我也写了一篇相对长一点的会议简讯,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相关情况,领导看后小表扬了俺一哈子。文字与图片发表在光明网与所网站上:
http://www.iwep.org.cn/xsjl/xsjl_wshd/201601/t20160121_2837265.shtml
 
第二个是访问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KAPSARC)。体验了一把什么叫“有钱任性”,一百多人用的中心,范围比我们研究生院规模还大。LEO博士介绍,他从住宿区到工作区要走十五分钟!北京地铁走一站地,通常也就这么长时间吧?
 
与国际能源论坛秘书长在学术交流会前的预热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在学术交流会之前,先到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左二)的办公室小坐。一会儿秘书长Aldo Flores-Quiroga博士昂首挺胸驾到。“阿斗”(Aldo)博士来自墨西哥,个子不高,一口明显米国式英语。他让俺知道了什么叫衣冠楚楚、皮鞋铮亮。其头发一丝不乱的程度,可能超过了一般爱臭美的女士。相比之下,来自英国的办公室主任,着装就随意多了。

 
论坛秘书处外观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沙特力主把这个论坛秘书处设在利雅得,国王为此捐赠了这栋大楼供秘书处使用。偌大一栋楼,全职工作人员才7个。小伙伴们没有惊呆,但也小吃惊了一下。虽然沙特人口不多,才3100万人口,可失业率辣么高,干嘛不多雇佣一些人呐?可能与物价高有关系。据说接受一个访问学者,每个月吃住行需要5万美金,连IEF也觉得贵,因此希望访问学者所在国家能提供一些资助,并由其驻沙特大使馆解决住宿。这就不容易了。十几年前就有熟悉情况的同行告诉我,天朝驻外大使馆别号“大食馆”,迎来送往吃吃喝喝是一大工作,其“主顾”通常是部长级以上官员,或者著名人物。也有证据表明,个别情况下,普通臣民可以在使馆内短住。
    
个人觉得,成员来自消费国与生产国双方的国际性能源机构,除了IEF外,还有世界石油大会与能源宪章论坛,而且影响更大。因此,1991年才成立的IEF需要寻找自己的特点,最终的定位是:消费国与生产国之间对话与沟通的桥梁。为此,他们现在正着力打造数据库JODI。可惜数据不容易收集。一个外方与会者说,天朝给他们的数据相当不全。由于天朝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缺少天朝的数据,严重影响了数据库的完整性,以及他们对全球油气进出口走势等的研判。他们也承认,这不是单个国家的问题,论坛所在的沙特,提供数据方面比天朝还保守。前几年研究能源问题的过程中就发现,数据透明度方面,OECD成员国做得比较好,表现为IEA做得比OPEC好,更新也更及时。OECD成员国中,公开能源信息最丰富的还是米国,包括能源部下属的能源信息署(EIA)与万恶的中央情报局CIA。

双边学术交流会现场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来自国际能源论坛、阿卜杜拉国王石油中心(KAPSARC)、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阿美石油公司(ARAMCO)等大型公司与研究机构的代表与中方进行了整整一个上午的交流。双方都用上了ppt,先介绍一番情况,再问答,还探讨了后续的合作。算得上深度交流。

与国王石油中心主席SAMER等交流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Samer主席业务娴熟,且英文已经达到母语水平。显然在英语国家长期生活过。我们分析(后来也被证实)他应该不属于王室成员(虽然现在王室成员达到5000多人,是全球最大的王室家族),是靠自己的能力当上这个沙特最大的能源研究机构主席。 

国王石油研究中心模型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LEO博士在会议前带我们看了一下中心的大致情形,这是准全景模型。住处在左上角,而工作地点在右边(照片外)。我问他是否要开车上下班,他说宁愿走路,需要15分钟。但多次到访中国的他也承认,这么一个中心,在中国可能要住上几千人,而他们那儿才百来号人,其中研究人员57人来自27个国家。未来研究人员会增加到100人左右。现在只有一个来自中国的全职研究人员,可能还会增加,因为中国是他们重点研究的国家之一。都是全球招聘。条件优厚,而且不要求发SCI文章,以召开SAMINAR,出研究报告为主要衡量标准。有兴趣者不妨上其网站了解情况后申请。左边镜头没拍到的是太阳能电池区,发电的少部分供中心用,大部分进入电网。
   
我们是21号上午到这儿的。前一天这个中心刚刚开业,主持开业的是萨勒曼国王与习近平主席。石油中心距离利雅得市中心一个小时车程的郊外戈壁中,毗邻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诺拉公主大学(Princess Nora Bint Abdulrahman University,可容纳6万学生,豪华程度?可看链接:http://www.archreport.com.cn/show-6-3080-1.html)。
   
由于沙漠中风沙大,刚刚盖好的房子已经是一片黄色建筑。两个元首出席开业仪式的研究机构不常见。为了这个盛大的开业仪式,他们进行了大扫除。可地方是在太大了,动员几千人做了几天,才把黄色建筑复原为银灰色。设计师是大名鼎鼎的Zaha Hadid女士, 作品遍布全球,D女士的先生是室内设计师,很熟悉Hadid女士在业界的地位。G女士对她的设计也喜欢得不行。俺是外行,对此完全无感,只是觉得,从保洁的角度,似乎可以把建筑外观设计成黄色。名人设计师怎么就木有想到这一点?另外,这种房子实用性差一些,浪费不少使用空间是常事。中心的一位人员在北京告诉我,大楼内房间没有两个是一样的,好多室内空间因为太矮用不上。我们开会的会议室情况还好,但也存在这个问题。当然,爱拿“实用”做标准,也是老土的表现。俺来自南方的山林,中小学同学当爷爷奶奶的都有了,土就土一些吧。


 国王石油中心的保安室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这是保安工作的传达室,到达这个传达室前,已经经过了一道闸口,如果没有预约,车子过不了那个闸口。传达室里面有安检设备。安检过程比较简单,程度介于北京地铁站安检与机场安检之间。保安能说简单的汉语。看样子不像是为了迎接习主席一行临时学的。这几年在海外行走,不时遇见向老汉我秀汉语的老外,这对于拉近中外“银民”的距离有作用。 

国王石油研究中心外景一角

石油中心外观。搞这种异型建筑,成本巨贵,一般是土豪业主才干。Zaha女士在北京也有一些作品,望京SOHO,以及朝阳门的银河SOHO都是。但是,这些房子的开发商潘石屹足够精明,显然不会为这种土豪行为买单。他制造噱头,业主买单。有一位房地产大佬对小潘潘有一个神评论:特长是把二流房子卖出一流价格。

第二,利雅得若干景观

 如果在周围做个调查:沙特有几个著名景点?可能不少人会说出一二,如麦加天房,红海。再问:首都利雅得有什么名胜?能说出名的大概不多。我们去的地方有限,简要说一下四个:王国中心、老王宫、沙漠绿洲与国家博物馆。
   
据国王大学来自宁夏的小马介绍,沙特不是旅游国家,没有旅游签证。因此,中国人去的相对少。当然,情况在变化。后文的“沙漠绿洲”项目,显然就是为了发展旅游才扩建的,包括一大片建筑群及其配套景观。 


王国塔(Kingdom Center)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这是沙特最高建筑王国中心(Kingdom Center)。据说要在西部的海边城市吉达修建1000米高的王国塔,压过828米的迪拜哈利法塔。大楼里不少奢侈品专卖店,全球顶级奢侈品似乎都有。业主是阿瓦立德王子。据说曾经被流放也门,但比较能干,回来后靠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因此投资17亿里亚尔(约合30亿人民币)修建此楼。设计师为来自明尼苏达的Ellerbe BEcket,设计灵感是阿拉伯人带头罩后露出的脸型。大楼高度为303米,其中顶上的天桥(SKYBRIDGE)高度为299米,位于99层,可以鸟瞰地面。
    
这个天桥是建筑的难点,但没有它建筑物上方无法形成脸部形状。这幢2002年落成的大楼已经成为利雅得的象征性建筑,甚至被《旅游者》杂志列为新建筑中的七大奇迹之一。虽然来来去去经常看到此楼,倒也没觉得特别惊艳。大楼里空空荡荡,天桥上也没有什么人。也许因为我们去的时间不对。上午当地人多在睡觉。站在天桥上环顾四周,其感觉类似1990年在京广中心上看北京。

天桥上北望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站在天桥上朝北看,是一大堆建筑工地。照片中两条大街一带,无疑是利雅得的中心商业区域(CBD)。往南看则高楼林立,是时尚店的集中区。其中一条路正在修地铁中。


王国塔夜景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翻拍的模型图,实际上看不到这个效果。但是,依过去经验知道,一旦沙特成为天朝的旅游目的地,这栋大楼里也会挤满天朝良民。现在全世界还能找到几个没有我朝游客的风景点?不知道习大大此次访问是否谈到这个问题?旅游基本上算无污染行业,对于高度依赖油气、正在争取产业多元化的沙特是个不错的选项。须知,大朝觐虽然每年吸引几百万人,但并不赚钱。沙特政府为了服务朝觐者,还要贴不少钱。沙特国王的身份中,还包括麦加与麦地那“俩圣地的守护者与仆人“,国王非常自豪于这个称谓,因此认为做这些是应该的。但经商也是阿拉伯银的长项,在一定条件下开放旅游市场也是正常的。已经有迹象表明这一点。

 

马斯马克堡垒

马斯马克堡垒(Masmak Fortress),又叫老王宫。据说,马斯马克是“又高又厚的建筑物”的意思。瞭望塔最高的有18米,而且城墙有18英寸(46厘米)厚。在修建这个城堡的1856年,确实算得上又高又厚了。这个建筑上了沙特的货币,沙特甚至以此来命名一个防地雷反伏击车。
   
其实,这是伊本·沙特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的重要起点。1902年1月,他带领40人从科威特奔袭利雅得,正是在这里杀死了拉希德家族指派的利雅得长官阿吉兰,进而说服不满哈希德家族统治的利雅得人支持自己。以利雅得为基地,经过20多年的南征北战,控制了半岛大部分地区,并于1932年成立沙特阿拉伯王国。他既是国王又是瓦哈比教派的教长。

王国历任国王相片墙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堡垒是免费的,客人稀少,因为是在上午?据说,由于沙漠地区天气炎热,当地人正常出门活动的时间是16:00-22:00。政府部门也没有统一的上班时间,有些部门上午上班,有些下午16:00才上班。因此,去政府部门办事一定要查清楚其上班时间。
    
堡垒内干净、不豪华,厚墙让我联想到中国北方的干打垒。可供拍照的地方不多。一口大锅有点特色,煮的饭供几十人吃。锅盖柄很长,形状像鞋跟。因此锅盖翻过来可以当桌子用(据说这是当地的通例)。不过,没有如俺的法眼,因此没有拍辣个东东。小马说,最大的锅可以放入整只骆驼。一般人家不需要那么大的锅,但可以放入整只羊是的锅很常见。在锅里放上米和水,上面再放上羊或鸡等一起蒸,油往下渗透,蒸出来的饭当然香。当地人告诉我。阿拉伯人日常吃的是米饭与鸡肉,而不是我想象中的大饼(馕)。当地大饼与南疆馕的味道比较,见后文。
   
这个照片墙必须拍,10个人为沙特阿拉伯王国的立国者伊本(最中间的黑白照)和他的儿子们。伊本之后的6个国王中,三个来自伊本一位妻子所生的七个兄弟。彩照为依然在世的,黑白照为已经去世者。照片想挂上这个墙需要专门的皇室委员会讨论批准。七个国王中,第二任1964年被废黜,第三任1975年被侄儿刺杀。现任国王萨勒曼是伊本国王43个儿子中的第25子,也80高龄。伊本1880年出生,1953年去世,他确立的“兄终及弟”王位继承制度,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萨拉曼2015年1月继承王位,4月撤销穆克林的王储兼副首相职务,任命自己的儿子纳伊夫王子为王储,就是想改革王位继承制度。但这一点尚未在王室核心成员中达成共识。过去半年多关于王室将出现大变局的传言也与此有关。从相片上看,萨勒曼在6个国王中长得最像父亲伊本。但不知他是否有父亲的能力与手腕?改变游戏规则非小事。GOOD LUCK!
   
即使巴林与卡塔尔后来独立出去,现在的沙特阿拉伯国土面积依然是德国的6.3倍,而常住人口才德国的三分之一。以沙特国籍人口计,则只有德国的四分之一。稍稍分析一下伊本的生平就会发现,他能征服阿拉伯半岛绝大部分地区并成立沙特阿拉伯王国,绝非偶然。王国能稳定传承至今,也与他的眼光与安排有很大关系。这是一个李世民式的人物,雄才大略又心狠手辣,22岁时就让父亲主动让贤当顾问,自己出任利雅得埃米尔。这是利雅得酋长国能向四面扩展最终成为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基础。用几个例子就能看出他的不凡之处。
   
(1)精神上,利用创立不久的一神教瓦哈比派教义,组织一神论兄弟会(伊赫万·陶希德)来推广这一其教义。对信仰多神教、以氏族为单位、过着游牧生活的贝都因人,此举具有认同塑造与精神动员作用。几千年来,建立政权通常靠几手:通过一套理论吸引或者控制人的思想,通过一套组织制度控制越来越多的臣民,通过一支军队打败尽可能的对手。打仗能力通常决定帝国疆土的大小。
   
(2)生活方式上,设立伊赫万的垦区希吉来,使贝都因人从游牧走向定居。这对于生产发展、军事动员等都具有重大作用。
 
(3)采用新技术上与时俱进。先是在内志地区推行严格一神论教义,但夺取汉志地区后则转而推行比较开明的瓦哈比理论,声称任何新技术即使《古兰经》没有规定,只要不违反伊斯兰教精神都可以接受,以此调和伊斯兰原则与西方技术。结果他用装甲车、机枪与无线电设备武装起来的军队,轻易击败了坚持使用刀剑与骆驼的伊赫万保守派。
   
从世界范围看,伊斯兰教与现代性的兼容问题,现在依然没有解决。伊本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与同代人相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现在的沙特这个问题又凸显了。当然,现代性本身也有许多问题。西方的解决方式是走向后现代。后现代同样有问题。但这似乎已经超过人类眼下的解决能力。小布什推行大中东计划,似乎是想用现代性改造中东,但没有成功。全球穆斯林对现代性的主流回应似乎是回到《古兰经》,中东国家的政府主张则是:政治宗教化、宗教保守化加上经济现代化。欧美民主在伊斯兰国家的政治治理上,效果似乎不大好。怎么办?只能靠现代的穆斯林自己摸索。
   
(4)带领几十人突袭利雅得之举,堪比卡斯特罗几十年后的夺权行动。
  
(5)在打仗负伤,肠子都流出来了,他自己 把肠子塞回去,并让人找来一个女人,宣布自己要结婚,以此骗过敌人,组织军队实现了安全撤退。沙特版的空城计。
   
(6)认清形势,不再片面反对欧洲列强,一战中选择与英国合作,英国因而放弃对伊赫万叛军的支持,并支持他在内志、汉志等地的统治权。
 
(7)1932年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后,把三分之二的土地租给阿美石油公司进行勘探与开采,为油气大规模开发奠定基础。
 
(8) 二战中洞察世界大势的变化,不顾邱吉尔的多方努力与谦卑示好,坚决从英国转向美国,1945年他登上停泊于苏伊士运河的“昆西号”巡洋舰与罗斯福进行的历史性会晤,确定了沙特与美国关系的基调。同意用美元结算石油不过是这种关系的衍生品。沙特成为联合国首批会员国也与此有一定关系。
   
二战后的历史表明:与美国的关系是友好还是敌对,对一个国家的影响非常大。天朝前后三十年外交政策的主要区别也在这里。天朝高祖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就不怎么高明,用二十年调整与米国的关系,也没整好。太祖的做法虽然属于回归常识,却影响深远。没有这个回归,天朝现在就是大号的朝鲜,山间竹笋一枚,哪有什么崛起呀,带路呀,等等。当然,现在也别嘚瑟。对于世界历史上大帝们的雄才大略,俺的态度好像越来越持保留。
   
(9)他确定的“兄终弟及”王位继承制度,避免了“一个孙子对抗几十个儿子”的局面出现,为王国赢得几十年的稳定。


沙漠绿洲景观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这一片景区叫沙漠绿洲,国王曾经在这里住过一阵,现在只有一些公主还居住在这一代。宏大的建筑群,还在陆陆续续修建中,小区内的道路也没有铺好。
   
这里原先是沙漠地带,因此这些全都是人造景点。近处玻璃围栏内的路还在修建中,这么大范围的建筑,显然不仅仅是为了给少数人住。个人观感,基本上是按照景区进行建设,有阿拉伯餐馆、西式咖啡屋、还有一些别的商店。小马认为沙漠绿洲项目未来可能会发展为利雅得的主要度假村。现在,度娘上还查不到这个项目的相关信息。这里算是抛块砖。


沙漠绿洲景观之二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Z以知识渊博著称,且见多识广。他提及,看沙漠中的建筑,要用不同的标准,尤其是两大看点:水多不多?树木有多少?如果有这样的人工小河、又有大片树林的,就是豪华建筑,非一般人能承受。原因:单单是种活一棵树,就要一万美元。后期养护还不包括。一般而言,后期养护都是用滴灌。利雅得每年200毫米的降雨量显然不够用。海水淡化需要较高的成本。淡化后的海水经过500百公里管道输送到这里,却用于浇灌树木,不是土豪是什么?
   
当然,沙特的淡化水本身只是象征性收费,2010年利雅得居民平均每人每月水费账单只有5个里亚尔(约合8.5元人民币)。家家户户都有水箱用于接收三天一次的输水,供水量完全够用。另外,沙特每升汽油不到人民币1元钱,而且汽车关税很低。车便宜,油便宜,当然大家都猛买车。心理隐隐约约担忧:一旦油气资源耗竭,沙特用什么维持这种排场?同行给我的答复是:最大的加瓦尔油田已经开采了70年,现在依然高产。问题是,这不能说明油田可以无限开采下去。还有一个疑问待解:沙特油气工业仅占GDP的45%。那么,其他GDP来自什么?沙特的农业还可以,但那玩意儿产值低,对GDP贡献不大。


沙特国家博物馆大门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国家博物馆大门口,标准的现代建筑,如果不告诉你,大概不会想到这是在沙特首都的一幢建筑物,不是么?在建筑物方面,沙特延续了伊本国王善于吸收、勇于创新的一面。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5吨重陨石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博物馆入口大厅,可以看到这么一块陨石,重量达2.5吨。也就是说,就这么一小块石头,相当于40个成年人的重量!主要原因是其含铁量甚高,从一侧切口可以看出,这几乎就是一块铁。


四方宫广场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照片的左侧是四方宫。1945年建成后,伊本国王从马斯马克堡垒搬到这里居住。他1953年去世后,继任国王不再住四方宫。1999年,为迎接2002年王国建国一百周年,沙特政府决定在四方宫周围修建一批建筑物。整个建筑群叫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历史中心,总30万平方米。分为四方宫、国家博物馆、清真寺等六个部分。
   
这个广场依然是接待客人的重要场所。看到石头上方卷成团的地毯了么?20号上午国王在这里举行过接待习近平主席的一个议程。怪不得整个博物馆室外干净得不像话,与其他地方相比完全是两回事。是突击做卫生的结果呀么哥!美分们知道不,不只天朝有“突击做卫生迎接上级检查”的偏好哦。
   
短短几天,三次与习大大的行程地点重叠。第一次是去利兹卡尔顿酒店见中石化分公司的人;第二次是这里;第三次是在国王石油研究中心。是碰巧,还是利雅得就那几个地方值得走?小伙伴们纷纷表示没想明白。



麦加天房及其周围建筑模型图

薛力:沙特阿拉伯纪行

这是在国家博物馆内看到的麦加天房模型图。天房在阿拉伯语中叫克尔白(al-Ka' bah),南北长12米,东西宽10.1米,高15米。623年穆罕默德获得真主启示,将克尔白确定为礼拜的方向,并在628年宣布朝觐克尔白是伊斯兰教的天命。他630年光复麦加后,清除了天房内外的360尊偶像,去除了偶像崇拜的痕迹与可能,并使得天房成为穆斯林朝拜的唯一目标。应该指出的是,天房本身并非朝拜的对象,而仅仅是提供一个朝拜的方向。
   
现在,全世界16亿穆斯林每天做3或者5次礼拜时,都朝着天房的方向。据参加过大朝觐的人说,天房周围的房子分为男区与女区,但天房周围的露天广场上则不作此划分,因为不易操作。这并非特例。通常的情形是,碰上只有一个礼拜殿是,男女可以在一个殿内做礼拜,但女的一般在后面做,并用布帘与前面区隔。做礼拜不一定要在清真寺,只要有一块相对干劲的地方都可以。

麦地那清真寺模型


   
回来才发现,俺在国家博物馆内,只拍了三张照片,这是第三张。其实,馆内还是有不少宝贝,对于我们认识半岛乃至西亚北非的历史,很有帮助。否则我们也不会津津有味地在那里呆上娘个小时。博物馆一层的一侧,是两个圣地的建筑模型。除了麦加天房及其周围建筑,就是这张麦加清真寺。下角中间偏右的绿顶建筑,就是先知穆罕默德的陵墓。麦地那清真寺几经废建。这是最新版,最初版由穆罕默德督建。
   
去麦加朝觐的穆斯林都会到其北部420公里的麦地那。麦地那的全称是”麦地那-纳比“(madina-nabi)其中麦地那的意思是”城“,纳比的意思是”先知“。它是先知穆罕默德传教的第一个实践地,向不同族群的人传博伊斯兰教教义。先知穆罕默德与四大哈里发时代,这里是伊斯兰政治与文化中心,对当代的影响是,据说这里多元文化色彩比较明显。
    
沙特国土绝大部分是沙漠与戈壁。人口集中在几个城市。利雅得大约700万。而西部沿海地带,有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三大城市麦加、吉达与麦地那。其中吉达在海边,发展较快,有点沙特的上海或深圳的味道,人口大约400万。以条件好著称的国王科技大学就在这里。对于天朝旅游者来说,如果你是穆斯林,这三个城市都应该去。如果不是,则去西部首选吉达,其次麦地那。麦加一般不考虑,因为非穆斯林不能进入禁寺(也叫圣寺),而神奇的天房就在禁寺内。
     
PS,太忙,也写累了。没时间写阿拉伯美食与去沙特注意事项什么的。以后再说吧。1月29日晨3:29
 

话题:



0

推荐

薛力

薛力

249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国际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南海研究院兼职教授。研究领域:中国对外战略、中国外交,海洋问题、能源政治,近期比较关注南海问题与“一带一路”。出版专著2部,主编2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研究》等国内代表性国际关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海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时事评论文章约200篇。

文章